以色列的F-35战机在叙利亚上空呼啸而过石家庄股票配资,德黑兰的核设施被欧洲制裁的大棒威胁,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这个节骨眼上,派出了自己的心腹"阿里·拉里贾尼火速飞往莫斯科。
(哈梅内伊心腹拉里贾尼赴俄,与普京会晤)
1、伊朗的"救命稻草"
看看最近中东的局势就知道伊朗为何如此着急: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边在联合国挥舞着伊朗核计划的"罪证",一边已经让空军完成了对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的第N次"外科手术式打击"。
更糟的是,英法德三国刚刚给德黑兰下了最后通牒——要么放弃浓缩铀,要么等着联合国制裁大锤落下。这种四面楚歌的处境,让伊朗高层不得不启动"B计划":寻找强力外援。
选择俄罗斯绝非偶然。普京在中东的棋局上向来是"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"——叙利亚内战期间硬是保住了阿萨德政权,在利比亚、也门等地也都有俄罗斯的影子。对哈梅内伊来说,普京就像是中东赌桌上那个总能翻盘的"赌神",虽然现在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泥潭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(哈梅内伊希望通过高层对话,获取俄方支持)
据克里姆林宫内部消息人士透露,拉里贾尼此行带着哈梅内伊的亲笔信,内容绝非表面上的"交流地区局势"那么简单。
有分析认为,伊朗可能希望俄罗斯在三个方面伸出援手:提供更先进的S-400防空系统应对以色列空袭;在联合国安理会为伊朗核计划"挡子弹";甚至不排除秘密军事合作的可能性。毕竟在2015年伊核协议谈判最艰难时,正是俄罗斯的周旋让伊朗获得了关键喘息空间。
2、普京的"太极推手"
当拉里贾尼走进克里姆林宫那间著名的椭圆形办公室时,普京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神秘微笑。这场会面看似是"老友重逢",实则暗藏玄机。要知道,普京的日程表向来以分钟计算,能挤出时间会见一个非国家元首的外国顾问,这本身就释放了不同寻常的信号。
俄方事后发布的通稿堪称"外交辞令教科书"——通篇都在强调"政治解决"和"地区稳定",但对实质性内容只字未提。这种"说了等于没说"的表述恰恰暴露了莫斯科的两难处境:一方面,俄罗斯确实需要伊朗这个中东支点。
(俄军前线战场上,有伊朗无人机的身影)
据统计,两国2023年贸易额逆势增长20%,军工合作更是涉及无人机、导弹等敏感领域。但另一方面,俄军在乌克兰每天要消耗近2万发炮弹,哪还有余力为伊朗"两肋插刀"?
有趣的是,就在会谈后48小时,俄罗斯国防部突然宣布将参加伊朗主办的里海军演。这个时间点选得相当精妙——既向西方展示了俄伊"肩并肩"的姿态,又避免了直接承诺军事援助的风险。看看参演阵容就明白普京的算盘:派出的都是里海区舰队的"老古董",最先进的也不过是服役20年的护卫舰。这种"既给面子又不伤里子"的操作,把俄罗斯"有限介入"的战略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3、伊朗的"求生游戏"
伊朗现在就像在走钢丝——左手抓着摇摇欲坠的核协议,右手还要应付以色列的导弹威胁。德黑兰这次派特使"千里送信",表面上是求援,实则是场精心设计的"危机公关"。
看看伊朗现在的处境有多尴尬:欧洲人拿着制裁大棒虎视眈眈,要求伊朗必须把浓缩铀纯度降到3.67%以下;以色列战机隔三差五就往叙利亚的伊朗军事设施扔炸弹;国内经济更是一团糟,通胀率常年维持在40%以上。这种时候找俄罗斯帮忙,活像是病急乱投医。
(伊朗需要先处理内部问题,以稳固国际地位)
但哈梅内伊这步棋下得妙啊!他让亲信带着"口信"而不是正式文件去见普京,既给了双方回旋余地,又在国际社会面前刻画了"兄弟情深"。要知道,就在拉里贾尼出发前一周,伊朗刚试射了新型"法塔赫"高超音速导弹——这分明是在告诉莫斯科:我们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。
最讽刺的是伊朗的"核谈判"策略。他们一边跟英法德在维也纳讨价还价,一边把浓缩铀库存增加到接近武器级的60%。不过德黑兰可能忘了石家庄股票配资,现在可不是2015年——美国页岩油产量翻了一番,西方对伊朗石油的依赖度早就今非昔比。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